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春捂得当保健康

[复制链接]

玄铁会员 - 等级≥主簿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1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时节,它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由于冷空气仍在活动,气候多变,温差很大。所以有些地区一天之内天气会有急剧的变化。有时早晨是旭日东升,春风送暖,中午还阳光暴晒,气温骤升,但到了傍晚就可能寒流突至,冷气逼人。所以初春时节如果衣着单薄,很容易感受春寒而染病。

  历来,古代医家都强调“春捂”的通俗说法,就是“春不忙减衣”,民间所谓“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是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这些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药王孙思邈曾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明代医家汪绮石说:“春防风,又防寒”。现代的人们也早已认识到,如过早脱去棉衣,极易受寒,寒则伤肺,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春天还是流脑、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些疾病的发生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但感染后发病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人的体质和起居调摄。不忙脱衣,“春捂”得法,将会减少发病的机会。

  如何正确“春捂”?古代医籍《摄生消息论》指出:“春天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寒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这就是说,棉衣不可过早脱去,多备几件夹衣,随天气变化增减。但有时春捂却是应有度的,当南方地区步入3月,或北方地区进入4月,天气明显有些热了,这时如果还穿着棉衣,就会超过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就会适应不了,同样对健康不利。尤其是长江流域,春季空气湿度较大,如果“捂”过了头,还容易诱发中暑。

  随着医疗气象学的兴起,科学家对春捂有了许多更科学、更具体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供人们在实践中便于“操作”的数据,姑且称它是春捂指数。

  一、把握时机: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

  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再晚便是雨后送伞了。

  二、把握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三、注意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花开又被风吹落”,让你回味冬日的肃杀。面对“孩儿脸”似的春天,你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而何时加衣呢?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该捂的信号。

  四、持续时间:7~14天恰到好处。

  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而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因为你没捂到位。怎样才算到位?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减得过快有可能冻出病来。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0 03:35 , Processed in 2.716616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