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赶队伍的女兵们》刊于《十月》杂志1979年1期,是作家邓友梅的中篇小说作品。一九四七年华东战场上,在一次战略转移中,有三个女兵掉队了。她们凭着自己的信念和机智。勇敢的面对险境,并通过广大解放区群众的帮助并最终找到了自己的队伍。 细腻地描写了三个不同女性的个性特征与丰富的内心世界,而每一个女性的心理世界又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行动来加以渲染和表现的。倘使说俞洁和周忆严的形象个性魅力还不够鲜明的话,那么,高柿儿则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丰满形象。这篇作品标志首邓友梅艺术技巧的成熟。
这是一篇“兵味”十足的中篇小说。首先,小说的故事情节“兵味”十足。1947年初,国民党军在蒋介石的亲自指挥下发起“鲁南会战”,企图一举消灭人民解放军(当时仍习称八路军、新四军)华东野战军主力。华东野战军在敌军的夹击下,东西佯动,南征北战,针锋相对发起了“莱芜战役”,歼灭敌军5.6万人,粉碎了敌军“鲁南会战”的企图。小说正是以这次战役为背景,叙述了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三个掉队的女文工团员追赶大部队的故事。小说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对当年发生在鲁南地区那场千军万马的生死搏斗也几乎不着一字,但是作者却用笔下穿行于战场之中的三个年轻女兵,轻轻巧巧地引出了一个长长的战争故事,他通过这三个年轻女兵追随着大部队忽东忽西的艰难跋涉,以及在她们艰难跋涉之中不断出现的种种复杂敌情,同样使读者时刻感到战争就在三个年轻的女兵身边,三个年轻的女兵就置身于战争之中,同样使读者感到全篇小说笼罩着一种飘忽不定、生死瞬间的紧张气息,使整个故事情节散发出浓浓的兵味,这正是作者的一种精巧和高明的用笔之处。作者还十分善于精雕细刻,从而使作品在许多细节上也散发出浓浓的兵味。高柿儿为了给受伤的俞洁雇一头捎脚的毛驴,用油布包着小提琴,充当“电气炮”去唬弄人,这是一种兵味十足的机智,真让人忍俊不禁;而国民党军敲诈勒索的种种伎俩,又充满了反动军队的腐败气息;就是大胡子孙震写给周忆严那封只有短短两句话的求婚信,“我请求把终生照顾你的任务分配给我,你批准吗?”也是地地道道兵的词汇、兵的风格、兵的痴情。其次,小说的人物性格“兵味”十足。战争生活赋予了三个年轻的女兵那突出的军人性格:恪守命令、忠于职责的坚韧意志,生死与共、患难相扶的集体意识,不辞艰辛、不惧牺牲的献身精神。然而,小说没有仅仅停留在表现三个女兵的军人共性上,作者还细细勾勒出她们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周忆严的沉着、老练,高柿儿透着真诚的豪放、带着精细的粗犷,俞洁的娇弱、机智。小说也不仅从横的方面描写了三个年轻的女兵已经形成的个性特征,还从纵的方面揭示出之所以形成这种个性特征的社会和历史原因,从而使每个人物的个性特征具有了一种纵深感、历史感和真实感。周忆严从小跟着养父的戏班闯荡江湖,曾在阔佬的公馆里做过备受折磨的丫环,被地下党解救以后,参了军,当了文工团员,在兄长般的老团员大胡子孙震的帮助下,在革命队伍里生活了多年;高柿儿那当地下交通员的父母惨遭杀害后,她继承了长辈的遗业,从小女扮男装做了地下交通员;俞洁曾是十里洋场中财界巨子的千金,还当过大都会一名挂三牌的优伶。从她们各自的人生履历表中,人们也就不难解读和诠释三个女兵鲜明的个性特征了。正是这三个有着鲜明个性特征的年轻女兵,在短短几个昼夜追赶部队的艰难跋涉中,共同用生命、热血和辛劳完成了一组铁骨铮铮军人群像的塑造,生动地展现了军人性格的风采。抗日战争时期,作者11岁始就在山东故里当了新四军通讯员;解放战争时期,作者在解放军的行列里当过兵、当过文工团员。自然,这篇小说中栩栩如生、兵味十足的情节和人物,都是他这段当兵生涯的馈赠和滋养。耐人寻味的是,这篇小说的构思也渊源于作者对这段当兵生涯的无限珍惜和缅怀。据作者介绍,十年“文化大革命”中,他在东北一个地方,受尽政治迫害和严刑毒打。正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太多的阴险和丑恶,他就更加怀念革命战争年代同志和战友之间那种高尚、美好的关系,并从中得到了深沉的慰藉和强烈的激励,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作者最初就是在“牛棚”里,在两个执鞭的造反派小哥们监视之下,萌生了创作这篇小说的冲动和激情。正因为小说深深地植根于作者兵的生活、兵的回忆,也就难怪作品充满“兵味”了。
|
插件设计: 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