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会有一种感觉,如果上天再给诸葛亮十年时间,蜀汉必然会灭亡曹魏,复兴汉室,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理想是丰满的,事实是骨感的。真正的历史是诸葛亮,没有能力为先天不足的蜀汉进取中原,他只能做到为蜀汉强行续命而已。 在三国演义中,蜀汉风光无限,有五虎上将作为武力担当,诸葛亮的智谋冠绝天下,拥有这样黄金组合的蜀汉强大无比。 然而,历史上的蜀汉既不强,也不大。 我们静下心来分析的,发现蜀汉是一个畸形儿,他们占据益州以后,国家没有造血功能,反而一直在拼命吸血,失血严重的国家,能够支撑到三国末年,已经是奇迹了。 蜀汉先天不足蜀汉人口稀少,蜀汉的领土主要集中在益州。益州在东汉末年几乎没有受到大规模战争的波及,人口损失很小,而且还吸收了相当一部分从中原逃来的人士,在当时可以算得上一片乐土。九十万人口可以说冠绝全国了,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来说,这么一点人口是没有竞争力的。 三国地图 我们横向比较一下,曹魏帝国坐拥400万人口,就连一直被大家忽略的孙吴帝国也拥有超过200万的人口。这两大帝国在人口数量上完全秒杀了蜀汉。要知道在古代,尤其是战争年代,人口就意味着兵员,兵员就基本等同于国力。人口基数的不足大大限制了蜀汉的军事力量的崛起。每当看到诸葛亮失街亭之后兵力左支右拙的窘境,不惜以身犯险摆出空城计,我都要由衷的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人口绝对数量的稀缺,不仅仅影响的是国家的军事力量,更是影响了国家的人才储备。我们看看蜀汉后期几名大将,姜维是曹魏降将,夏侯霸曹魏贵族,王平也是曹魏降将,这其实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蜀汉的军事人才出现了断层,甚至需要依靠曹魏的降将来支撑起国家的防务了。 其实在人才这个问题上刘备也好,诸葛亮也好,都对当前的形势发生误判。在刘备再次建立汉朝的时候,他们曾经设想过那些忠于汉朝的人会如同过江之鲫一样纷至沓来,投奔新生的大汉王朝。很显然,他们高估了所谓人才的道德标准。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大汉天子的威信早就被一群大老粗们践踏的一文不值,那些读书人,那些所谓的人才只记得给自己饭吃,给自己官做的主公,却不会感念汉室。可以说他们是军阀的私人雇员,而不是国家的官员。在他们心里改朝换代对于他们没有任何压力,所以你指望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抛弃洛阳的富贵生活,到成都来和你一起当垦荒牛,这是不现实的。所以蜀汉在建立之初,打出了重建汉室的旗帜,用以招揽人才,收效甚微。 此外四川虽然当时已经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整个益州在当时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唯有成都平原附近比较繁华,税源并不充足。同时在益州还有一些羁糜地区,那就是南中地区,这里的实际统治者都是诸如孟获这样的土著,这个地区对于中央的认同十分淡漠,政治上蜀汉中央政府的势力很难渗透,经济上基本自给自足,交税?开什么玩笑?国家非但收不到税,还要养一只军队来防备他们,这样蜀汉的财政更加吃紧。 原本经济就比较落后,加之无法开辟羁糜地区的税源使得蜀汉政府无法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军事以外的用途,这也反过来使得益州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滞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所以蜀汉就是这么一个先天不足的孩子,他的底子实在太薄了。 摇摆不定的外交策略蜀汉自认为作为大汉帝国的官方继承者,他们的敌人应当是谋朝篡位的曹魏帝国,而同样实力不济的孙吴帝国,京东是在外交上极力拉拢的对象,这样可以避免所害遭遇两面夹击。可是就在刘备称帝前后发生了两件,足以影响三国走势的事件,一件关羽大意失荆州,一件事夷陵大战,对阵的双方都是蜀汉与孙吴政权。 在这两次战争中,蜀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第一战,蜀汉失去了南北夹攻曹魏的桥头堡荆南四郡,这使得诸葛亮的隆中对南北对进的战略彻底流产。在这个问题上,不得不说,刘备在用人方面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关羽的军事能力确实是个天才,他完美的把握住了刘备进攻汉中,曹操无暇东顾的机会,猛攻樊城,取得了水淹七军,这样振奋人心的大捷。 然而,让关羽做荆州地区的一把手是不合适的,荆州是连接三国三大势力的纽带,这是那些长袖善舞,巧舌如簧的外交人才的舞台。而关羽却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他的处置失当,导致了蜀国尚未建国就遭遇了整体战略的失败。他非但没有笼络团结理论上的盟友,反而因为一句“吾虎女岂能嫁犬子”彻底把孙吴政权推向了对立面,这是极为不明智的。 据我看来,应该让孔明主持大局,关羽受孔明节制,孔明由于有诸葛瑾这层关系,是一个能够游走在东吴与蜀汉之间斡旋的人选,这样必然能够保住荆州桥头堡,甚至将来还有可能借力东吴,打击曹魏。但是可惜刘备没有这么做,在他的心里可能对于东吴的定位也很犹疑。 第二战不仅损失了数万百战雄兵,同时还搭上了刘备一条命。这里就能看出刘备与一个成熟政治家的差距了。成功的政治家胸怀大志,能忍人所不能忍,刘备做不到,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东吴相比曹魏是疥癣之疾,作为大汉帝国的继承人不应该集中力量进攻窃国大盗吗?如果刘备不死,这些精锐还在,诸葛亮出川时就有超过十万人马,同时刘备自己亲自负责后勤,诸葛亮在前线必然不会收到李严之流的掣肘,以孔明之才,必能取得一定的成就。 现在说这一切都晚了,大错已经铸成,面对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唯一的优势就是有关山之固,可以闭关锁国做一个太平天子。应当尽量不折腾,展经济,生聚人口,稳固和东吴联盟,逐步势力西扩,一方面开疆拓土,一方面收拢人口,慢慢累积国力。而蜀汉没有,他们始终以打倒魏国作为第一要务,频道发动战争。 战争不仅需要士兵,还需要转运的民夫,需要大量匠人,这对于国家的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蜀汉还一而再,再而三的发动军事行动,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国力显著下降。但是统治者们没有为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他们心里讨伐曹魏是国家建立的基础,不讨伐曹魏,蜀汉的正统地位就受到了挑战。所以蜀汉就陷入了打仗,打不赢,国力衰退,再打,还是打不赢这样一个怪圈,所以说蜀汉是一个有国家的军队完全站得住脚的,这也是当时人认知方面的局限性所造成的。 所以真实的蜀汉没有三国演义那么强大,她只是一个有国家的军队,一个畸形的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