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国博中藏有一张纸,因它记录了不一般的历史,故此成了难得的宝贝

[复制链接]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160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8 0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张纸值多少钱?现代一张A4纸需5分,古代一张宣纸只需5个铜板。但是,国家博物馆中藏有的一张纸,我们却无法估算出它的准确价钱,它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为何它能成为珍贵文物的呢?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

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它是一座历史与文化并重的综合性博物馆。提到“国家博物馆”后,相信有很多读者会想到后母戊鼎、明孝靖皇后凤冠、四羊方尊等珍贵文物,但它们并不是这篇文章的主角。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这件文物,它长48.3厘米,宽45.3厘米,只是薄薄的一张纸,名为“门头沟煤窑执照”。

这张营业执照已经泛黄,在令牌形状的边框中标明具体内容,有些字迹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窑照”二字,共盖了三个印章。




“门头沟煤窑执照”是乾隆四十九年,政使司颁发给窑商徐友松的营业执照(徐友松是清代民办煤窑的大老板)。在清朝时期,煤窑的营业执照并不难办,为何这张遗留下来的煤窑执照却成为珍贵文物?其实,真正的原因有两点,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揭秘一下:



一、揭秘了清代煤炭资源开采的艰难过程

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煤炭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煤矿不断增多,矿产资源不断被开采后,煤窑的经营成本开始上升。我们举一个例子:窑工挖掘的坑道长度是一公里内的煤矿,我们假设每名工人每日可以挖十担,随着坑道增长,开采难度大,挖掘煤炭的距离变远,十担减少为三担,产量下降后,成本必将上升,因此,大量的煤窑只能关门大吉。

大量的煤窑关门,导致京城的煤炭供应就紧张,这就倒逼着清廷需要尽快想办法,解决老百姓的烧火的大问题。




二、记录了清代对煤窑进行统一管理的办法

王宝强曾参演一部电影《盲井》,讲述的是矿井下发生的故事。在古代社会中,也会有类似的事件发生。煤窑以丰厚的待遇(其实是一分银子都不会给)招聘大量的窑工后,便将窑工整日锁在煤窑中进行开采,相当于坐“黑牢”。正因如此,各家煤窑贴出招聘公告后,百姓非常惶恐,工薪再高,也无人敢去应聘。

古代社会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商人们看到有利可图后,开始疯狂涌进煤炭行业,形成了私自开采的局面。大量的煤进入市场后,直接影响煤炭的整体价格。私自开采的煤窑成本低,只要卖得出去,就能赚钱,面对这种情况后,大煤窑面对煤炭价钱过低的困境,必定导致亏本 ,大煤窑只能选择停闭。







清朝政府看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后,当即采取一系列办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布“门头沟煤窑执照”,整顿市场秩序。没有执照者,不得进山开采,有执照者必须在官府指定的煤窑开工。除了维护经营者权益外,政策还照顾到矿工的权益,不得克扣工钱,不得凌虐窑夫。每月月初,窑主必须将招募工人的基本信息上交给官府,方面统一管理。

“门头沟煤窑执照”记录着煤窑经营的发展史以及官府对矿工的维护办法,这都是促进煤炭产业发展的措施。别看人家只是一张纸,可是记载的历史内容,却非常了不起。如今,门头沟煤窑执照被收藏在国家博物馆中,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件宝贝,各位读者,你若有时间去国博,一定要亲眼看看它。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6 17:21 , Processed in 0.976722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