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电影剧本 全蚀》作者:[英国]C·汉普顿【PDF】
[打印本页]
作者:
lshen321
时间:
2017-7-16 21:34
标题:
《电影剧本 全蚀》作者:[英国]C·汉普顿【PDF】
《电影剧本 全蚀》
作者:[英国]C·汉普顿 李二仕 译
内容简介
阿蒂尔·兰波(1854—1891),生于法国和比利时边界上的沙勒维尔,中学时便表现出非同一般的诗才,受到教师伊桑巴尔的赏识和鼓励,激起了他对文学的爱好。1871年他受保罗·魏尔兰(1844—1896)之邀,带着他的诗稿《醉舟》前往巴黎。他们两人的相识,给魏尔兰的生活和他的妻子玛蒂尔德带来了冲击。同时,兰波的新诗观念对魏尔兰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后,他们同去伦敦和比利时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关系时好时坏。1873年7月,兰波决定和魏尔兰分手时,魏尔兰开枪打伤了兰波的左手腕。后来兰波先后参加过荷兰殖民军、曾在红海沿岸的港口谋生,甚至在非洲做过军火生意。魏尔兰被关进蒙斯监狱两年。1891年,兰波从非洲回到法国,因为右腿长了毒瘤,在马赛作了截肢手术,同年因病情恶化,于马赛的一家医院中逝世,年仅37岁。1896年,魏尔兰在妓女欧仁妮的守护下在巴黎去世。
兰波留下的诗约有140首,还有散文诗,《着色版画集》和《地狱中的一季》都是他在16至19岁时写的。他的诗歌特色是对宗教和社会环境持有强烈的反抗,富于生动的感觉之美。他提出新的美学思想:诗人应该具有足以透视无限深处的慧眼,应该摆脱个人人格的束缚而成为“永恒”的代言人。《醉船》不仅被誉为象征派诗歌的杰作,而且被后来的超现实主义者们引为知音。他有过这样的名言:“诗人必须是洞察者,他的使命是要奔放地解放一切感觉而抵达未知之域。”魏尔兰曾经因为在诗歌和创作理论方面的建树,享有“诗王”之称。在流浪期间写了诗集《无言的恋歌》,在狱中写了《智慧集》,这些都是他的创作高峰,他要求诗歌具有音乐性,主张朦胧和明晰互相结合。兰波、魏尔兰和马拉美并称为象征诗人的代表,对于20世纪的文学,无论在法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欢迎光临 (https://mail.zazw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