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13/05/24]《逝去的武林》 口述:李仲轩◎整理:徐皓峰
[打印本页]
作者:
易水西风
时间:
2013-5-24 13:09
标题:
[13/05/24]《逝去的武林》 口述:李仲轩◎整理:徐皓峰
本书不是小说,而是真实武林故事的纪实,作者李仲轩是中国武术界的一位前辈,形意门的传人,被称为“中华武术黄金时代的最后一个见证者”,这本书就是他的武林回忆录。自06年出版以来,在海内外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不止圈内人对其赞赏有加,就是咱们这些不懂武术的普通人,也可从书中受益。
本书出版很早了,网上也见过不止一本电子书,但直到这次想重新制作才发现,竟找不到一套真正完整的文本,所以重新在网上收集整理,并对照PDF电子书进行了补充,现在这套文本应该是目前网上最完整的版本了。
PS:看过《射雕》的书友都知道《武穆遗书》吧,原来在现实中真的存在,并且作为形意拳的镇派之宝一直传了下来,本书刊登了现存的《武穆遗书》的习武口诀,此外还有很多从前秘而不宣的练武秘技,有兴趣的书友不妨一看。
作品推荐:
一代武学宗师,为什么竟甘愿做西单商场一个普通的看门人?而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为什么又突然开口,大公无私地将自己的毕生经验和盘托出?本书讲述您不知道的武林故事,讲述在那个武术被称为国术的时代,中国传统武者的爱恨情仇。
本书口述者李仲轩,以七十余年的武术实践,用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传统武术界的人物风貌图,并透露了许多从前秘而不宣的练武秘技。书中有技术、有经验、有做人的道理,传达了中国武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其动人之处,将唤醒每一个读者的尚武精神。
作者简介:
李仲轩(1915~2004),名軏,字仲轩,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弟子,武林名号“二先生”。其父系和母系均为京津地区的官宦大家族,因遵守“武林人士不能有官场身份”的门规,放弃做官机会。
34岁自武林退隐,遵守与尚云祥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上发表系列文章,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和拳理,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在海内外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内容简介:
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多年来高温不退,而真实的武术和武林到底是什么样子,始终浓雾重重,一般民众难有概念,甚至会觉得武侠文化仅是想象和虚言。此书则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武林。
真实比想象更精彩,清朝灭亡后,民间习武的禁忌被打破,为解救民族危机,孙中山、冯玉祥等政界领袖提倡武风,甚至直接在武馆任职,中华武学呈现出一个高峰期,其中形意拳一门风光无限,代表着武术实战的最高水平。
李仲轩先生年轻时,拜入三位形意拳大师门下,后退隐几十年,未曾受过武术表演化和商品化潮流的侵扰,他所见证的三位大师的生活、功夫造诣,令人窥见了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
李仲轩先生生于书香门第,被唐维禄悉心培养,后又被尚云祥、薛颠破例收于门下,三位大师着重的是他的文化素质。果然,一个甲子过去,人间经过又一上轮回,当三位大师的徒弟一辈人尽数凋零的时候,李仲轩凭借他的文化素质,给世人留下了三位大师的言行和武学。
收李仲轩为徒,是三位大师早有的深意。老一代拳师多因文化水平所限,即便武功修为很高,却深陷无法表达之苦,李仲轩能留下文章,是中华武术的一次险胜。
书中有武林事件,有老一辈武者的思维意识,更有区别于西方技击、为我中华所独有的训练体系。武术来源于道家文化,但当今往往练武是练武、道学是道学,武术失去了上通道学的途径,此书则把两者联系在一起,道出了武术的无限进境。
这不单是给武术界看的书,更是一本给普通人看的书,此书有着具体而微的种种细节,滴水映月,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精彩书评:
如果说李老是继孙禄堂后又一位武学圣人,可能有的人要反对。但我的感觉是孙公从“雅”的地方解读武学,而李老却反其意而用之,从生活琐事谈起,滴水映月,同样把高深的东西说的清清楚楚,一雅一俗,相得益彰!
看李老的文章,不敢往下翻,看一个字少一个字,心中的喜悦和悲伤混在一起,难以言说。内家拳是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礼物。内家拳能改变人的命运,前辈们宁可无衣无食都不曾放弃。
李老给我们后辈的恩情太大了,怎么感谢都不为过。李老讲的虎豹雷音救了我的命,人生从此改观。李老把最宝贵的东西都说了,一点门户私心都没有,如此胸怀,的确是得道大师、后辈的楷模。受李老之惠太深,唯一的报答就是让内家拳永传下去。
李老讲的东西真是宝贵。他没收什么徒弟,却在最关键的时候指点了无数后辈。李老的文章会和经典拳论一起永传后世。
——读者评论
作者:
shufeng107
时间:
2016-11-14 13:47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欢迎光临 (http://mail.zazww.com/~zazww/)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