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款游戏跳进了我的视野里,并且吸引到了我。 这款游戏的名字叫做《中国式家长》,起初是在朋友圈无意看到,但紧接着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这款游戏中,而且绝大数人都是没有成家的青年们。按捺不住好奇心的我,于是决定跳进来一探究竟。
这个游戏大致是这样的: 从你创建角色(孩子)开始,你要不断为孩子做出抉择和安排,在几十个回合的过关斩将后,你将会看到孩子选择职业、组建家庭,然后,又一代人的轮回就此开始。
创建角色后,就会发出第一声啼哭,与此同时在游戏界面的左下角就会显示孩子距离参加高考还有多少个回合。 看到这里,便感到一种极大地讽刺,也或许是设计者有意而为之。但不管怎样,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孩子如游戏中设置的一般,从一出生就要为升学考试做准备了。
不仅如此,在游戏里的每个回合里,有若干次机会为孩子开发体魄、智商、想象力等不同的属性。当标记一定的属性后,系统会自动解锁一系列课程。你可以让孩子在3岁开始就学习马拉松修得独门秘籍,也可以在4岁接受外语早教为小学奠基。 当然,这一切的决定都取决于玩家个人,游戏归游戏,但是如果回归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确是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快的接受各种课程,赢在起跑线上,不惜用拔苗助长手段的家长已并不是少数。
《中国式家长》真实大胆地反映了我们曾经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而与玩家们引发的共鸣也正是让游戏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如果说之前的《旅行青蛙》是放养娃,那么《中国式家长》就是传统教育的翻版。 在这部游戏中,有几点可以深入思考。 1 ▶中国式家长的“面子” 当游戏中的几个回合下来之后,襁褓中的婴儿会变成蹒跚学童。角色的情智渐开时,会逐渐产生自己的兴趣和脾气。假如说生活得太过自由,赶不上父母的期望值,别人家孩子迈入重点小学,自己却会因孩子不及格被老师谈话。
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便是时不时蹦出的远方亲戚、隔壁邻居会让孩子来一次才艺比拼,孰胜孰负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在“面子”之上。 从预告片中就能看到我们熟悉的“我这是为你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听见没,好好表现”,这些都是从侧面的突出了“面子”一说。 有些父母从不管孩子幸不幸福,只管自己面子保不保得住。 前段时间热播剧《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中,女主角是一个大龄剩女,她的男友是比她小四岁的徐俊熙。 两人本是情投意合,男才女貌。但不巧,女主的妈妈却处处嫌弃男主。原因就是男主不如女主前任的学历高、家境好、工作好。 男主不仅家庭条件不好,而且妈妈去世,爸爸再婚,这样的家境,按道理讲确实比不上前任。 但女主的前任是一个渣男,脚踩两条船,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女主妈妈不但不怪那个前任,还认为是自己女儿的问题,才导致男友出轨。
比起女儿的幸福,女主妈妈更加看中自己的面子,因为前任那样的女婿,能够让亲戚朋友们都羡慕她,而女儿喜欢谁不喜欢谁,过得幸不幸福,这些并不重要。 很多父母为了“面子”,为了完成自己没有做到的愿望,常常替孩子做决定,常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较,一比就会发现差距,家长就开始急躁,抱怨和责备便随之而来,慢慢的,孩子就会陷入自卑之中。
父母应该尽早明白一个道理,所有人都愿意把自己跟积极的事物联系起来,跟消极的事情保持距离,至于这背后的原因并不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