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马谡只是献了1计、打了1仗,为何对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影响那么大?

[复制链接]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317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4-17 0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历史的女人——第730期)三国乱世,本身就是一个舞台,无论有才谋,还是能作战,在这个时代基本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然细观历史记载,发现有些谋士,其谋才并不怎么样,但是其产生的误会和后果倒是非常之大,以至于至今仍然有人认为此人能力不错。今天“说历史的女人”所谈之谋臣,他一生只献了1计,打了1次大败仗,但是却直接改变了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命运。




此人便是马谡,位列“五马之末”,虽然陈寿在《三国志》中说“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但是根据真实的表现来看,那句赞美之言,并没有太大的展现。在这马家五兄弟中,才能名气最大当属排行老四的马良,而争议最大当属排行最末的马谡。在这里有必要对马良多啰嗦两句,虽说马良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之美誉,但是马良的才能可能仅在行政方面,在谋略方面似乎并无所长,其一是跟随关羽守荆州时,并未见其献什么计策,其二是跟着刘备伐吴的时候,同样也无良策进献,并因兵败死于乱军。

故此,若从计策来谈的话,倒是马良反不如马谡了。马谡虽为文臣,但是好歹还献了1计,而且这一计还成为马谡人生的一个闪光点。当然,这个闪光点是否属实,我们今天就来从史料中一探究竟。

刘备兵败夷陵的时候,南中地区已经发生了叛乱,但是因为内外交困,外危大于内危,故此诸葛亮选择了暂时无视这些边境异族的叛乱,而是选择了先与孙吴通好,接着发展经济等,恢复蜀汉的国势。等到三年后,才整军来平叛。于是,马谡上场了。

马谡一生之1计:

马谡这个人,比较善谈,而且最喜欢谈论军事。跟诸葛亮的私交非常好。可以说,他们两个是比较谈得来的同僚和朋友。也正因此,诸葛亮南征的时候,马谡送行,并且献了一计。此事在《马谡传》注引的《襄阳记》中有着非常明确的记载:

“(诸葛亮)亮征南中,(马谡)谡送之数十里。亮曰:‘虽共谋之历年,今可更惠良规。’谡对曰:‘南中持其险远,不服久矣……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亮纳其策,赦孟获以服南方。”

此“攻心之策”一直被传为美谈,或甚至认为诸葛亮平定南中乃是马谡之谋功。但是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按照当时的记载来看,叛乱情况乃出自此三地:牂牁朱褒、益州雍闿、越嶲高定。

在《李恢传》中载:“丞相亮南征,先由越嶲,而恢案道向建宁。诸县大相纠合,围恢军于昆明……恢出击,大破之。追奔逐北,南至槃江,东接牂牁,与亮声势相连。南土平定,恢军功居多。”

再有《吕凯传》《马忠传》《后主传》对诸葛亮南征之战事都有不同侧面的记载,从这些记载我们发现两个问题:

其一是诸葛亮南征,从建兴元年其实都开始有谋划,只是条件不允许出兵。因此,对南征之策略,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早已是规划已定。诸葛亮怎么可能等到大军出发之日,方问计策?这也太过儿戏了。马谡倘若有策,两人交往甚密,怎么会在诸葛亮出征之日,告知南征之策?因此,马谡献计的出发点是令人质疑的。

其二是马谡所献“攻心之计”实则并未有效,一是诸葛亮南征,并未用什么攻心之计,或者说压根就用不上,因为南夷的战斗力和部队的正规化都很差,根本不是诸葛亮所节制的蜀汉精锐之对手。经过很短的战斗,都用武力平定了。《诸葛亮传》曰:“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可见,诸葛亮南征,不过是北伐前的小热身而已。

二是南中之地,也并未如马谡所说,用攻心就能彻底降服。实际情况是,南夷反复之心很严重。《李恢传》载:“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马忠传》也有记载,说南夷刘胄反叛,将军马忠带兵讨饭平定。《后主传》和《张嶷传》《霍峻传》也曾记载,说自诸葛亮讨伐高定回军之后,这里的南夷又反叛,越嶲太守张嶷、永昌太守霍弋带兵分别平定。

从这些史料可见,诸葛亮真正用兵的目的是在北方,南夷之平定,也是草草了之。马谡的“攻心计”,可说是子虚乌有,就算有,也没有被诸葛亮采纳。因此,马谡平生仅献的一计,也不过是后人口中流传之计,在当时并无发挥什么实际作用。




马谡一生之1仗:

虽然诸葛亮在南征时没有采纳马谡的攻心计,或者说南征时,马谡根本没有献什么攻心计。但是马谡和诸葛亮的私交非常好,这是铁定的。加上马谡善于谈论军事,以至于给诸葛亮制造了一个错觉,那就是马谡或许也是一个军事人才,只是没有机会历练或实现才干而已。于是,到了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应该是出于私心,或者偏爱,他重用了马谡,提拔马谡做先锋部队的统帅。

有关马谡这个人,其实蜀汉的第一任老板刘备是曾经做过评价的,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可是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到底是出于什么心理非要重用马谡,实际上至今仍然是个谜。(笔者认为是私心或偏爱,但诸葛亮为人高雅,为官清廉,当不会如此作为,故此,又显得矛盾。究竟是何原因,还要存疑,留待各位看官解释)。

马谡的任务是带兵控制一个非常要紧的军事据点,即街亭。但是结果马谡没有完成这个任务,原因是对手太可怕。魏国方面在得知诸葛亮带兵出山的军报后,反应非常迅速,皇帝曹叡亲自调度,兵分两路:一路以曹真为统帅的主力迎战在箕谷的疑兵赵云,一路以身经百战的老将张郃统领精锐五万火速前往街亭,阻挡蜀军的进攻。

虽然后人为马谡之败找到各种理由,但是再多的理由也无法挽回败局。最为要命的是,马谡一生打的这一次大败仗——街亭之败,改变了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命运。诸葛亮因为北伐的开局之战的不利,为以后埋下了伏笔,那就是诸葛亮因为第一次北伐没有抢占住有利的镇守之地街亭,导致以后次次北伐出山,都被曹魏的防守之法耗得半死。可以说,诸葛亮北伐无功,在街亭丢失就已经注定。

但街亭之败,也同时成就了另一个人,这个人是敌人,即司马懿。诸葛亮不断北伐,使得曹魏方面不得不重用司马懿临阵带兵。司马懿,是一个被曹操、曹丕都严加防备的人,但是到了两代之后,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到曹叡时期,司马懿已经官拜大将军等职。曹叡为了抵御诸葛亮的北伐,不得不启用司马懿。而司马懿一旦抓住兵权,基本上曹魏的灾祸也注定了。(倘若没有诸葛亮的次次急迫的北伐,曹叡大可不必那么快地把司马懿提拔成大将军,在历史的天空,晚一年一步,有些事就会发生别样的变化了。)




结语:总的来看马谡,他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文臣,但却真不是一个谋臣,更没有什么统兵之才。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其实最要紧的就是趁曹魏不备,能够占据一块有利的据点。可是马谡没有能力夺下或占住街亭,使得诸葛亮的北伐陷入了永劫之苦海。等以后北伐的时候,曹魏方面则皆有防备,想进取半寸之地,也是难上加难了。在诸葛亮为重用马谡懊悔的时候,大概司马懿对马谡是感激不尽的吧。总之说马谡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似乎也不过分。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30 15:03 , Processed in 1.096793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