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电影评论] 难忘“瓦尔特”——前南斯拉夫电影的艺术魅力

[复制链接]

玄铁会员 - 等级≥主簿

灰铜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1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难忘“瓦尔特”——前南斯拉夫电影的艺术魅力    
        我国进口的前南斯拉夫拍摄的故事片以表现二战题材为主,深受我国电影观众的好评,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前南斯拉夫各族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不屈斗争,成为前南斯拉夫电影的永恒的主题。其中最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就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在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和我国驻南大使馆期间,中央电视台曾连续播放这两部电影,使观众又重睹前南斯拉夫反法西斯英雄的风采。
        前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1972年出品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我国1973年由北京电影厂译制,开始作为内部片给中央领导人看,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公映。当时由北京电视台首播,而后才在各城市电影院播出,播出时曾达到万人空巷的场面。《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取材于真人真事,故事情节紧张、惊险,堪称惊险电影的典范。
        1944年,入侵南斯拉夫的德军败退时,拟定了一个“劳费尔行动”计划,要把萨拉热窝油库的燃料运往维谢格拉特去,以保证供应撤退的装甲部队。为了使抵抗组织不破坏这次行动,他们让党卫军上尉康德尔冒充游击队英雄瓦尔特与游击队取得联系,结果使抵抗组织遭到破坏,不少游击队员壮烈牺牲。面对危机、真瓦尔特带领游击队与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查出叛徒,击毙假瓦尔特,神出鬼没,在敌人眼皮底下活动,最后炸毁了装载燃料的军列,最终使德军的“劳费尔行动”计划破产,保卫了萨拉热窝。
        虽然真实生活中的瓦尔特在二战时牺牲在萨拉热窝了,但该片塑造了反法西斯正义战争英雄群体当中的一员——瓦尔特的形象却是不朽的。1978年,我国观众心中的硬汉英雄形象不是施瓦辛格、史泰龙更不是阿兰•德龙和贝尔蒙多,而是扮演瓦尔特的前南斯拉夫著名演员巴塔•日沃伊诺维奇,他主演过100多部影片。尤以扮演游击队员和革命者的形象最为出色,除瓦尔特外,他塑造的《桥》中的“老虎”、《苏捷斯卡战役》中的尼古拉,《黎明前到达》的柯察金等等均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因而有“传奇式的游击队员”和“南斯拉夫银幕上的虎将”的光荣称号。巴塔•日沃伊诺维奇几年前曾随前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红星足球队访问过我国。《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节奏张驰有度,折射的信息量大,其中真假瓦尔特的斗智斗勇,营救游击队交通员用死尸换走伤员,老游击队员谢德之死等情节已成为惊险电影的经典场面,影片中用长号演奏的瓦尔特进行曲雄壮激昂,在我国流传甚广,成为电台和音乐会上的保留节目。该片中真假瓦尔特博斗时的瓦尔特拳,也流行一时,我国电影人员立刻引进在我国电影中,当时拍摄的惊险片《黑三角》、《神女峰的迷雾》等均来上一段“瓦尔特”拳,另外,钟表匠谢德的女儿中弹牺牲用了慢镜头,这也启发了我国导演,多部国产片中英雄中弹牺牲都用慢镜头表现,直到观众生厌。钟表匠牺牲一场几年前还被《新飞虎队》借鉴,用在铁道游击队王强牺牲的情节中。由此可见《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一片对我国电影制作之影响。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片头片尾也相当精彩,是以萨拉热窝的党卫军上校冯•迪特里茨上任和离任来讲述瓦尔特的故事,片尾,有德国军官问因未完成“劳费尔行动”而被撤职离任党卫军上校,谁是瓦尔特?党卫军上校意味深长地说:这座城市,就是瓦尔特。此时,画片响起雄壮的瓦尔特进行曲,这个片尾寓意深远,该片的台词也相当精彩,像“谁活着谁就看得见”,“对你我都是最后一次”,“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暴风雨来了”。充满诗意与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另一部前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拍摄,北影1977年译制的故事片《桥》可称作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姊妹篇,《桥》描写二战末期,德军为了确保溃退时交通线畅通,派重兵严密防守南斯拉夫某地一座桥。南斯拉夫游击队派出炸桥小分队,在游击队少校“老虎”的率领下,找到设计桥的工程师,他们出生入死,经过复杂艰巨的斗争,终于按预定时间,机智勇敢地将桥炸毁,使德军处于绝境。《桥》的情节比《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更紧张惊险,故事更集中,“老虎”比“瓦尔特”演得更出神入化。《桥》中的意大利爆破手及其助手在山岗上边走边唱的意大利二战时的革命歌曲《啊!朋友再见》随着电影在我国久唱不衰,至今仍在音像市场中可以找到。做为该片的主题歌的《啊!朋友再见》的歌词:“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请把我埋葬在山岗,把我埋葬在山岗上面,再插上一朵美丽的花,过路的人们将会对我说,多么美丽的花朵,游击队员埋葬在这里,他为自由而牺牲……”使我想起汪峰的“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同样的热爱生活,不惧生死;同样的富有诗意,同样的潇洒。片中的爆破手忍痛炸死自己的助手,工程师最终炸毁自己心爱的桥,“老虎”与盖世太保的情报员“猫头鹰”的斗争都极具观赏性。在片尾老虎没有过多为战友的牺牲而感叹,而是看着被自己亲手炸毁的桥梁,发出了与德国将军一样由衷的感叹:“可惜啊,真是一座好桥。”从敌我双方都对此桥赞赏有加,可见此桥的确真的是座好桥!随即,电影在轻快的电影主题曲《游击队员之歌》中结束。我国战争片、惊险片模仿《桥》的作品层出不穷,如《骑士风云》、《特别攻击队》等片都借鉴了《桥》的故事和主要情节。以上两部电影均由乔•莱博维奇编剧,哈•克尔瓦瓦茨导演,作曲、指挥博•阿达米奇,两部电影的两个反派人物假瓦尔特和猫头鹰都演得炉火纯青,没有脸谱化,完全靠内心戏和演技创造角色,直到最后一刻,观众才恍然大悟,显示出情节片的魅力和反派演员的功夫。
        一部影片的好坏,从投资人的角度去看,应该追求的是票房价值。但是对于观众来说,能过目不忘,甚至能感觉精彩,多年后仍然能记忆犹新,那无疑也算得上是一部好片子了!南斯拉夫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就是这样的影片,可以称得上是战争片、惊险片中的经典了。以上两部南斯拉夫影片,故事精彩而流畅、情节动人心魄又紧张刺激、场面真实逼真令人过目难忘!现在我们国产的战争片、惊险片也为数不少,但是真正能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相媲美的影片,还是凤毛麟角。
        一部好的译制片与译制人员和配音演员的创作是分不开的,这两部影片均由北影厂译制,瓦尔特与老虎由鲁非配音,另外,葛存壮、于蓝、雷明、侯冠群、毕鉴昌参加了译制工作。在这里向他们致敬!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2 20:32 , Processed in 2.078819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