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电影评论] 从93部金棕榈奖电影里 我们就能认识这个世界【16P】

[复制链接]

区版勋章 - 区版勋章

灰铜v1_05蓝铜v2_05蓝铜v1_05紫银v2_04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紫铜v1_05绿铜v3_05紫银v1_02蓝银v1_05绿银v3_05绿金v3_05宝血灵晶红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0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是戛纳电影节闭幕及颁奖的日子。

虽说1993年《霸王别姬》

一举摘下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

除那之外,

戛纳电影节与中国的关系一直都不亲密。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

范冰冰由嘉宾华丽转身成为评委,

再加上一众网红的“积极参与”,

着实把戛纳和中国的关系拉近不少。

几十年来,戛纳电影常伴左右,

与其说戛纳电影见证了历史,

倒不如说,

戛纳电影为我们记录下了时间。

这次,我们统计了全部69届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获奖影片,

并试图从这93部电影中,

探索、并揭示

电影与不同地区、国家、城市之间的联系。

法国背景的电影里,

男女主人公一言不合就去死。

在一共93部获奖影片中,

美国和法国是最受导演欢迎的地方,

(美国仅以3票领先法国,位居榜首)

有三分之一的电影拍摄地都在这两个地方。

虽说美国在数量上取得小小领先,

但要讲电影辨识度,

还是法国厉害。

15部以法国为取景地的电影里,

有一半以上

都没跑开情感、仇恨的套路,

让人深感法国人情感丰富的同时,

更是不得不惊呼:

首先,发生在法国的情感故事,

几乎没有圆满的大结局,

主人公们总是喜欢

“一言不合就去死”。

《在撒旦的阳光下》中,

意外怀孕又杀死情夫的

16岁少女穆谢特,

在虔诚却又内心变态的神父游说下自杀;

《罗塞塔》中,

本身就命途多舛的女孩罗塞塔

终于半路崩溃,准备好自杀,

可命运竟又跟她开起玩笑,

让她求死不得;

就连没啥情感戏份的《恐惧的代价》,

一群穷困潦倒的混混

为了2000美金的酬劳,

也甘愿去送死……

其次,

就从这些获奖影片来看,

只要满足背景地为法国,

且是情感故事这两个先决条件,

那么这故事不是畸恋,就是虐恋,

再要不就是同性恋。

《瑟堡的雨伞》里,

女儿和修理工感情好好的,

但却因为母亲强硬的撮合,

怀着身孕嫁了个珠宝商;

电影《爱》将目光

聚焦到一对八十岁的老夫妻身上,

本以为终于要上演温情戏码了,

不料又收获了那样一个触目惊心的结尾;

好不容易在《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里

找到了点恋爱的甜蜜感觉,

眼看爱情就快生根发芽,

女主却又因为前夫而纠结不已……

不知道是法国这地方

太浪漫的天性使然,

还是导演们集体强加了

“悲情城市”的情感,

反正谈恋爱不是情杀就是殉情,

家庭戏一定要死一个人,

夕阳红爱情也不能完美,

就连拉拉最后都要分手。

发生地为美国的电影脑洞最大,

什么都能拍。

如果把取景地为美国的电影比作一首歌,

那么形容它的词一定是“曲风多变”。

76年获奖的电影《出租车司机》,

最让人关注的地方恐怕要算

它那“细思恐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1981年3月30日,

美国青年约翰欣克利刺杀里根总统,

据说就是因为对剧中

男主角罗伯特·德罗尼的极度崇拜。

在《华氏911》里,

导演迈克尔·摩尔

通过戏谑搞笑的自黑方式,

历数布什家族

与中东富豪家族的经济纠葛,

一步一步推导出了包括911事件、

伊拉克战争之于金钱的关系。

发生在日本的故事,

一定是悲惨的。

69届戛纳电影节中,

获得金棕榈奖的日本电影有四部:

《地狱门》、《影子舞者》、

《楢山节考》和《鳗鱼》。

若单单仅从获奖电影推断地域性格,

法国还尚且能算是情感丰富地区,

日本就只能算作悲哀岛屿了。

获奖的其中三部影片都死了人,

剩下一部没死人的,

主人公正在去往送死的路上。

自从1978年后,

意大利就再没成为过故事发生地。

80年代之前,

意大利这地方还是戛纳电影节

导演们挺爱去的一个取景地,

但在1978之后,

相约去意大利拍戏这事儿,

就好像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禁忌”。

其实不光意大利,

那时西欧国家普遍遭受经济危机,

法国、意大利、西德普遍重创,

重看那时候的获奖影片,

拍摄地多是受到波折较小的地方,

比如波兰、智利、土耳其。

1983年经济茁壮复苏的美国,

也开始持续受到导演们的青睐。

至于为啥到现在

也鲜有获奖影片在意大利取景,

近年来愈发严重的

经济危机或许能成为原因。

其实,

我们对于一个城市、

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的印象,

很多时候是来自电影这个层面。

电影在虚构剧情的同时,

我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

也完成了对事物、地点

一次又一次的认知旅途。

在传播学上,

有个词叫做“拟态环境”,

它指并不客观产生,

而是由大众传播活动

所形成的信息环境。

这运用在拍电影上也一样,

导演们通过拍摄一部部电影,

在世界上那些相同又不同的地方

构建出一个个“拟态城市”、

“拟态国家”、“拟态环境”,

并将这些“拟态”一次次呈现在我们面前。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的是,

你、我、以及我们中的大多数,

对许多地方的认知,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又一个拟态环境,

不同地域、城市的空间与时间,微缩成了故事与传奇,于是便有了电影生长的土壤。这些不同的地方,也会成为电影观察、注视的对象。 或许正是有了城市、电影,我们才会有机会,听到、看到不同路上的故事,也才能活出不止一生。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 13:57 , Processed in 1.702758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